当前位置:首页 > 生命之所轻 > 正文内容

"六次"破禁语戒--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aikaiwu8年前 (2018-03-03)生命之所轻1187

第1次破戒:第一天回房间的途中,一不小心哼起了小曲。平时内心平静愉悦的时候也会哼起小曲,声音不是很大,只是在嗓子里,哼到第三句时,突然感觉“不对!这是不是也算是说话呢?”于是立刻停止这种行为。心中一个念头冒出来:“原来止语真的不容易!试着不出声地来哼一下曲子表达一下自己的内在愉悦情绪,发现是一种徒劳。于是安慰自己要平和平静接纳……”

止语

第2次破戒:第二天集体从禅修院走到前院的文殊台拍福字照片。大家由高到矮走到台阶上找好自己的位置,然后举着福字,我站的地方前面正好是个头高的有点挡着我的脸,于是左右再找空间可以把自己的脑袋露出来,结果不禁意往后看了一下“咦,这里没有人,可以站上来”轻声发了一句话,同修看了我一下笑了,我十秒后才意识到我刚才说话了!意志多么薄弱啊!轻轻松松就破了戒!

第3次破戒:第三天的上午中途回房间途中,同样是得意哼起了小曲,不过这次的声音比上次大。刚哼了五六个字就意识到了,立马内心就喊了停。天呢!这个止语戒就这样被我无意破了两次。真是有种无厘头的感觉!感情平时我挺爱哼小曲!!

止语焚香

第4次破戒:中间休息时间在院子里溜达一圈后,准备去房间上厕所,刚走到女众的一楼101,突然想了想这个地方的厕所也是可以用的呀!为什么要跑到3楼去呢?就这么一个小心眼,酿造了第4次破戒的机会。因为公共地带,不免也有别人也有此意,从卫生间门的隔栅里看到了一只鞋,知道有人要来了,本能地反映了一句“有人!”这是正儿巴经地破止语戒。事后仔细想了想,其实“规则”是为了违护大家更好地生活工作,而我首先是去了不该我去的地方,再次对“规则、法规”有了不一样的看待,虽然有时候对行为、思想会有所禁锢。那就看我们如何来把握好这个度来准备突破还是准备继续地维持!一切都只是个看待而已!

止语

第5次破戒:第六天晚上,北京同行的一位小妹妹,示意我她可能明天要离开,因为感冒,肩疼,非常难受!我找了张纸,建议她还是留下来。说实话她可以坚持到第六天我个人感觉已经很棒了,因为我知道7是宇宙数字,一般的修行七天为一个小轮回,一定会有所突破,所以以已之见鼓励和挽留了她!同时我想到也许是打座的身体不适,也没想那么多,就鼓励她多喝水,回去就休息,晚上我去给她做疗愈。因为要用手心做疗愈,所以需要沟通,但还是忍住,在纸上写了步骤和要点,给她看了后,斟酌了一下主动决定破了止语戒。用了三四句话向她说明了疗愈过程中她需要做的。然后就恢复了禁语。再也没有与她说话了。

城墙

第6次破戒:这次也与第4次破戒内容一样“是我!”具体情形有点忘了。

6次破禁语戒,其中5次无意识被动状态,1次有意主动状态!感觉禁语状态下,全身心都收回到内在和心灵。是一种极好的与自己联结,及时修炼觉察力的好方法!

云居寺止语


“愿我成为一束光 照亮您回家的路”

二维码

Aikaiwu微信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开悟心灵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47.252.44.60/?id=7

分享给朋友:

“"六次"破禁语戒--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的相关文章

【爱在红尘】——是爱浇灭了怒火中烧的烈焰

【爱在红尘】——是爱浇灭了怒火中烧的烈焰

站在小区转向家门口的十字路口,我泪如泉涌!双腿像装了铅一样沉得无法抬起。“妈妈,你辜负了我全身对你的爱!你太过分了!为了成全你能够开启我受尽了内心的煎熬:为了你我把自己的老脸都赔了出去!为了你我把腿疼的孩子撵回了老家!……而你却怀疑我?不相信我?质疑我?……我是你女儿,我会害你吗?你太不应该了?这么...

'不完美'是对'完美'最大的贡献

'不完美'是对'完美'最大的贡献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注意到二元对立的统一观的,现在也越发地觉得这个世界所谓的上下、好坏、美丑等二元的对立其实是一个线上的不同的起点和终点而已,是一个圆上不同的部分而已。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的愤怒,特别想写一篇文章关于“矛盾对立的批判”看到社会种种自我矛盾的象实在是可气可恨!很多的人在父母死后花很多的时间和...

父母第一课 —— 学习是为了找到自己再找到方法

父母第一课 —— 学习是为了找到自己再找到方法

进入家庭教育领域有五个年头,进入过很多课堂,与很多专家作过交流,与很多家长作过工作,与很多的孩子作过工作;痛恨过教育,痛恨过家长......走了很多的弯路,哭过痛过而今醒来有所感悟,今天站在一个家长一个家庭教育的工作者的角度立体客观地说说心里话:亲爱的妈妈们,你唯一可行的做法是利用好你自己这个伟大的...

感恩我儿教我成长

感恩我儿教我成长

一位读过很多心理学家庭教育书籍的咨询师,一位志立于家庭教育的专业工作者,今天来谈谈我的秘密,作为送给我儿七岁生日的礼物! 某日,母子辩论,儿子:“妈妈,我要打你,把你四岁到六岁打我的还回来!”我思前想后诚恳地回儿子道:“妈妈向你道歉!同意你的想法,你打回来吧”于是伸出手...

我们到底要回哪个'家'?

我们到底要回哪个'家'?

第一次听说是这个词,是一个大师的演讲中提起过她说“我们都行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候似懂非懂!随着慢慢地成长慢慢地对这个词有些由模糊到熟悉的认识,今天在此把我这些年对于这个词的认识的变化及现在对此词的认识与大家分享,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心理学里经常讲“感受、渴望、内在、生命力......”,...

经常发脾气怒骂的朋友看过来

经常发脾气怒骂的朋友看过来

怒骂背后是深深的对自我的不接纳和不认可、甚至是痛恨,而这股能量无法对自己开撕,当遇到投射对象时便会有开撕的缺口,于是会理直气壮地大骂起来,那样的驾式、场能宛如一场殊死的批判一般,一定是往死里骂往最深的痛处捅,一定是拿最狠毒的话语来点燃,点燃潜意识中深藏的对自己的深深的自责、深深的可怜、深深的不容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