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命之所轻 > 正文内容

与神对话——究竟何为好的动机

aikaiwu5年前 (2020-04-13)生命之所轻1055

本文摘自《与神对话》美 尼尔 唐纳德 沃尔什 著  李继宏 译  第二卷第253页

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为我们的孩子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为什么不是好的动机呢?

“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确实是合适的动机。为你们的孩子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确实是好的动机。但问题在于,“更美好的生活”是什么呢?

与神对话

你们如何定义“更美好”?你们如何定义“生活”?

如果你们认为“更美好”就是更大,更好,更多金钱、权力、性爱和物品(房子、车子、衣服、唱片等等).......如果你们认为“生活”就是你们目前所处的从出生到死亡的时期,那么你产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走出这个使你产的星球陷入困境的怪圈。

然而假如你们认为“更美好”是更完整地经验和表达你们最高贵的存在状态,而“生活”是永恒的、持续的、无止境的存在过程,那么你们也许能够找到出路。

累积再多的身外之物也创造不了“更美好的生活”。你们大多数人懂得这个道理,所有人都说明白这个道理,然而你们的生活,以及你们在生我没有中做出的决定,却总是跟这些“身外之物”有关系,总是想要得到更多。

你们为身外之物而奋斗、而工作。当你们得到想要的东西之后,就再也不肯放手。大多数人的动机是获取和拥有那些身外之物。有些并不在乎身外这物的人,则能够轻易放它们走。

因为你们现在认为伟大就是累积世界能够提供的各种东西,所以世界上所有人都处于不同层次的挣扎之中。要是给这些不同层次的人分个类的话大概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人数量最多,他们依然在为简单的物质生存而挣扎。他们的日子充满着焦虑的时刻和绝望的算计。他们的精神关注着各种基本的生活问题。会有足够的食物吗?会有有地方住吗?我们会挨冻吗?大量的人每天仍然会受到这些问题的羁绊。每个月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仅仅由于缺少食物而死去。

第二类人数量较少,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了合理的保障,但仍然挣扎着想要得到更多东西——中等水平的经济收入、朴素但体面的家、更美好的明天。他们努力工作,他们为未来如何与是否能够“出人投地”而烦恼。他们的精神充满着这些迫切的、忧心忡忡的问题。

第三类人数量最少,他们想要的东西全都有了,实际上,前两类人想要的一切他们都有,但有意思的是,他们大多数人依旧想要得到更多。他们想着的是如何保有他们已经获取的一切,以及如何增加他们的财产。

除了这三类人之外,还有第四类。这类人数量最少。实际上,这类人为数极少。这类人对物技的东西毫无需求。他们关注的是灵性的真相、灵性的实在和灵性的经验。这些人认为生活是一次灵性的邂逅,是一段灵魂的旅程。他们据此来对所有人类事件做出反应。他们以此来理解所有人类经验。令他们挣扎的是对神的追寻、对自我的实现、对真相的表达。随着他们的进化,这种挣扎不再是挣扎,而是一个过程;它是自我定义(而非自我发现)的过程,是成长(而非学习)的过程,是存在(而非行在)的过程。寻找、奋斗、探索、追求和寻觅的理由变得完全不同,行事的理由被改变了,行事者也被改变了。理由变成了过程,行事者变成了存在者。

从前人们在生活中寻觅、奋斗、努力工作的理由是获取世俗的东西,现在的理由是经验神圣的东西。从前人们关注的主要是身体,而现在人们关注的主要是灵魂。一切都改了,一切都变了。生活的目标改了,生活本身也变了。人们追求“伟大”的动机发生了转移,他们也不再需要去贪图、获取、保护和增加世俗的财产。

人是否伟大,将不再以他积累的财富来衡量。人们将会正确地认识到世界上的资源属于全世界的人民。承蒙神的厚爱,这个世界拥有的资源用来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绰绰有余,到时所有人的基本需求都将得到满足。

等到你们改变追求伟大的动机,重新定义伟大的那天,你们现在的原始社会里屡见不鲜的道德败坏现象将永远地消失。

这是你们的新动机:去成为我要你们成为的——展现神性的肉身。

当你们选择了你们的真实身份,也就是神的化身,你们将不会再采取非神的行动。你们将无需给轿车保险杠贴上这样的标语:神啊!让我免遭你那些信徒所害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开悟心灵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47.252.44.60/?id=50

分享给朋友:

“与神对话——究竟何为好的动机” 的相关文章

一切关系都是与自己的关系--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一切关系都是与自己的关系--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给北京的小妹疗愈完后,第二天上午没有主动去找她,当时还是有所犹豫的,内心经过了一翻斗争后还是没有去找她。当时问了自己三个问题“是什么让你要去看望她呢?仅仅是关心她吗?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就这三个问题就如悟空的金箍棒一样灵验,一下就现了我的原形。原来在我的内心里有个秘密那就是“我是个好人,我是被重视的...

百年之后你能带走什么?

百年之后你能带走什么?

“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是小学时的语文课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精彩选段,同时我也问了问自己,“当我临死的时候,我该如何对自己的...

秋风与秋叶的对话

秋风与秋叶的对话

深秋的某个上午,我在院子里溜弯,刚走到东门的拐弯处,突然一阵大风吹来,我习惯性地收紧了身子来应和这阵迎面吹来的大风。随之而来的是“沙-沙-沙-沙”叶子飘落下来的声音。看着那片片在空中千姿百态飞舞的金黄色的叶子、以及随之而来的铺满地的金黄色的叶子和略显残缺的大树……在静静地观看这一切时,我内心感慨万千...

“冈仁波齐转山”遗憾之三:放弃的痛与爱

“冈仁波齐转山”遗憾之三:放弃的痛与爱

转山的第一天,我们清晨五点半就从旅店出发,约好了一位藏族阿哥开车带着我们去经幡广场,帮助我们悬挂在他们家购买的经幡。大概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完成了写祝福语、挂经幡的全部过程。那时候天还没有亮,不过已经有人已经开始转山了。一般都是当地人。他们比较熟悉地形和路。藏族阿哥热心把我们带到道上...

经常发脾气怒骂的朋友看过来

经常发脾气怒骂的朋友看过来

怒骂背后是深深的对自我的不接纳和不认可、甚至是痛恨,而这股能量无法对自己开撕,当遇到投射对象时便会有开撕的缺口,于是会理直气壮地大骂起来,那样的驾式、场能宛如一场殊死的批判一般,一定是往死里骂往最深的痛处捅,一定是拿最狠毒的话语来点燃,点燃潜意识中深藏的对自己的深深的自责、深深的可怜、深深的不容纳性...

"与疼痛为友"收获至圣宝贝--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与疼痛为友"收获至圣宝贝--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虽然没有特殊的打坐经验,不过此次来云居寺自感没有想象中的困难,一方面这些年的成长内在的伤痛在不断地被疗愈,所以自感还是很舒服。今天的开示语是平等心与平常心地对所有所经验到的感觉,休息散步时突然开窍:我的腿其实是有疼痛的感觉的,只是我没有去过分关注它,同时我的内在有个声音是:“我不想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