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命之所轻 > 正文内容

父母的第一课——认识生命

aikaiwu5年前 (2020-04-21)生命之所轻1086

因为相爱所以我们决定孕育一个生命,让他来见证我们的爱,同时一同享受“家庭”的快乐幸福和所有成长的痛。这就是我怀孕前的对于生命的认识。后来孩子出生了,伴随着诸多的成长的烦恼和喜悦,伴随着自我不断学习成长,我对于一个新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今天就谈一谈我所认为的为人父母第一课——认识生命。

mindful happines

每一个生命本自俱足,来到这个世界都带有不同的使命!但最终的使命是认识自我,并把自己活成合一的状态:这个合一的状态是心与身与灵的合一!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几亿分之一的精子中只有那一个跑得最快的那一个才能够有机会与卵子相遇结合成为受精卵而有机会发育成为人。而这样的机率是几亿分之一,所以生命从起初起就是最优秀最棒的那一个!而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吃奶、哭泣、抓握、投掷、玩耍、吃手、摇头、发音、说话、坐立、爬行、行走......都是自主生命成长的源动力!这种动力促使我们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走过了人类进化的漫长的历程。这不得不说是一项伟大的壮举!

从宗教的角度来讲,佛陀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后说的第一句话:“原来众生皆有佛性!”也应验了每个人的本自俱足的丰盛富足!人是非开悟的佛,佛是开悟的人!

因此,我们如何来看待一个生命是站在家庭成长孩子教育的起始点上,不可回避的话题!孩子经由我们而来,却不是为我们而来。他们是活脱脱的一个新的生命,就生命本身来讲,他是值 得被无条件地爱、无条件地被尊重、被公平对待、有话语权、有自己决定自己的权利、有选择的自由、有无限的可能性......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不是家长传承意志的产品、不是家长的累赘负担!而面对一个弱小的生命作为父母把他带到这个世界的人,我们唯一需要做的是提供无条件的成长空间,适合生命成长的营养和环境:无条件的爱、积极的关注、充足的营养、足够的允许、安全的活动场所、充分自由的选择。让他成长为他自己想要的样子,让他自己喜欢上自己,让他可以为自己的所有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让他可以为自己的人生作主。

生命本不是固定的格式,是独一无二的显化。所以就由着自由的意志去创造无限的可能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开悟心灵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47.252.44.60/?id=51

分享给朋友:

“父母的第一课——认识生命” 的相关文章

独角戏

独角戏

首先感恩一位叫着“净心”的朋友,愿意看我写的文章还给我打赏!感恩我的生命中有您这样的一位静静陪伴的朋友!心里有些许开心!同时也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人来看你的文章,你还会写下去吗?”想了想后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会!”也因此有了今天这篇文章的思路。“一个人一辈子自言自语”这不是就是一个人一生...

把自己活成个“人”的样子

把自己活成个“人”的样子

人们家常里短时常常会说起:“你说说这个人还能算个人吗?真不是个东西!你看看他做的这些事,难怪......这种行为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这叫什么事!是人能说这这种话吗?张家儿子不成人啊!气得他老爹直咬牙呀!......”打从自己一出生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知道我们是个人!我们睁开眼睛可以看到一个五彩斑瓓的...

【幻象万种】——“道理”

【幻象万种】——“道理”

“道理”本是一词,道理、讲道理、知道……后来随着语言的简化,慢慢衍变成了讲理、理论、理由、不知不觉中把“道”字给拿掉了。道理、理道、理是道的施用者,用来理清、厘清说明“道”而来,道才是根本。而后其被喧宾夺主。而“理”终归是“理”,它终也替代不了“道”字。理论、理由、尽管也有天理,即使它也在阐释科学规...

禅堂对联所感--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禅堂对联所感--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晨起在大殿听完颂经做完早课后,吃完饭在院子里溜达时,仔细把禅堂的对联研究了一翻:“内观,息出息入脉息显法身,观色观心观自性如来”字字入心、字字入魂。”自性、如来、法身、色、心、息出、息入……”突然想起佛陀当年苦修数年后不得正道后来到恒河边的一棵菩提树下发誓:“如果此次不得正道自己就永不起来死在这里。...

如果你在苦中请记得找些甜的滋味

如果你在苦中请记得找些甜的滋味

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必定会带来纷争。正反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在不断地争论与斗争,而这永远是个无解的方程。只有当二者会理解和看到对方实际是包容在自己的生活这中方能有解。四月份的时候有一个朋友举办一场大型的千人公益课程。目的纯正,利益大众,甚至自己还贴钱办公益。行为实是让人钦佩!而就在这样的会议酬办过程中还...

我们到底要回哪个'家'?

我们到底要回哪个'家'?

第一次听说是这个词,是一个大师的演讲中提起过她说“我们都行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候似懂非懂!随着慢慢地成长慢慢地对这个词有些由模糊到熟悉的认识,今天在此把我这些年对于这个词的认识的变化及现在对此词的认识与大家分享,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心理学里经常讲“感受、渴望、内在、生命力......”,...